两天解八年“薪”愁
——来凤综治中心诉调对接机制彰显基层治理效能
“真没想到!8年的工资纠纷,才两天就解决了,还不用交诉讼费!这来凤县综治中心的诉调对接,太给力了!”近日,在湖北省来凤县综治中心,三名劳动者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。随着法官运用“法院+工会”诉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三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,一场持续八年的劳资矛盾尘埃落定。这不仅是综治中心诉源治理、多元解纷能力的生动展现,更凸显了人民法院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“压舱石”作用,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法治保障。
八年积怨,窗口求解
“法官,公司欠我们仨的工资整整八年了!家里实在困难,请您一定帮帮我们!”在来凤县综治中心的速裁法庭服务窗口,张丽(化名)和两位工友的声音里满是焦急和期盼。
原来,张丽等人是某公司的老员工,签有正规劳动合同。近年来公司经营陷入困境,累计拖欠三人工资高达368,400元。多次讨薪无果后,走投无路的三人来到综治中心寻求司法帮助,希望法院能协调公司尽快支付血汗钱。
精准把脉,厘清症结
“这是典型的欠薪案件,”“公司经营不善导致无力支付是根源。但劳动合同关系明确,公司逾期支付工资,依法依约都应承担责任。公司方面承认欠薪,但强调困难,希望分期。眼下关键是既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,防止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,也要考虑企业的实际困难,找到平衡点。”受理案件的法官迅速剖析案情,为后续调解指出方向。
“如何快速破局,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?”法官深知效率至关重要,立即启动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,“调解是最佳路径,只有让工人早日拿到钱,才能真正平息纷争。”
考虑到县总工会熟悉企业、善做调解的优势,法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,当天就将案件委派给进驻综治中心的工会调解组织。调解员了解案情后,展开首次电话调解。然而,公司代理人吴元(化名)坚称经营困难,需等银行贷款到位才能分期支付;张丽等人则表示生活已难以为继,要求立即支付。双方僵持不下,首次调解陷入困境。
调解员将僵局反馈给法官。法官研判争议焦点,建议转变调解策略:“试试视频调解,营造更直接的沟通氛围。重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既要让工人理解企业融资的客观困难,也要让企业认清法律责任的刚性约束。”
6月9日,调解员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视频调解。屏幕两端,调解员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:“张大姐,公司正在积极融资,一旦成功,经营就有转机,还款才有保障。”“吴经理,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生命线,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是法定责任,更是社会担当!工人们等了八年,生活不易啊。”法官也适时介入,从法律风险、企业信誉、社会稳定等多角度分析利弊。法官和调解员耐心疏导,层层化解双方的焦虑与对抗情绪。
终达协议,司法护航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经过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,双方终于达成一致:公司承诺于2025年8月30日前付清全部欠薪!协议签订后,法官迅速行动,适用小额诉讼程序,当场为三案出具了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民事调解书,并依法免收了诉讼费。这既确保了工人“零成本”实现维权,也为困境企业节省了大额诉讼成本。
“这次纠纷能快速、彻底化解,关键在于法官全程的专业指导和司法保障。”调解员由衷感慨。
该案是综治中心联合调解机制效能的最佳注脚。法院深度融入综治中心平台,协同工会等力量,将纠纷化解在诉前,为群众提供更快的速度、更优的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