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年心结,司法确认给出最终答案

来源: 来凤法院 时间:2025-10-03 16:01:03

手握司法确认裁定书,冬禾(化名)长舒一口气,轻声说道:“现在终于能放下心来了。”一句简单的话语,背后是长达十二年的艰难追债路。如今,在法律的护航与社会各界的关怀下,这场跨越十余年的纠纷,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。

十二年前,邻居刚强(化名)以建房急需用钱为由,向冬禾借了5万元现金,并承诺会尽快归还。然而借款之后,这笔钱却如石沉大海,迟迟未能收回。冬禾多次尝试联系催讨,刚强却始终避而不见。更让冬禾陷入困境的是,他因眼疾逐渐失去劳动能力,生活日益艰难,这笔积蓄成了他维持生计的重要希望。

“这么多年一直找不到人,我眼睛也看不见,这笔钱他一直没还……”提起往事,冬禾的语气中难掩疲惫与焦急。面对困境,他选择向来凤县残联求助。县残联高度重视,迅速为其安排了法律帮助,并陪同他一起前往来凤县综治中心寻求进一步解决办法。

“泛黄的欠条、时隔多年、现金交付、被告下落不明……”当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,案件一度陷入僵局。关键时刻,来凤县法院驻综治中心法官全程介入指导,协助冬禾尽可能提供更多关于被告的信息,以期尽快找到刚强。就在此时,一个关键转机出现——县残联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查询发现,刚强竟也因肢体残疾在残联登记!这一线索,让消失多年的刚强重新回到了众人的视野。

在法院与残联的共同努力下,一场特殊的调解在综治中心的调解室内展开。法官并未简单地就案办案,而是充分体谅双方的现实处境,从法、理、情多角度出发开展调解工作。一方面,向刚强阐明相关法律关系及拒不还款的法律后果;另一方面,也引导双方换位思考,理解彼此因残疾所面临的生活艰辛。

“我不是不想还,是我这几年身体也垮了,实在困难……”刚强低声解释。

“现在我眼睛看不见,就指望这笔钱稳住生活……”冬禾也道出自己的苦衷。

在多方的见证与引导下,原本情绪激动的双方逐渐回归理性,最终互谅互让,达成分期付款的调解协议。在双方自愿申请后,法官当场审查调解协议合法性,对符合条件的协议作出司法确认裁定,依法赋予其强制执行力,为这场持续十二年的纠纷彻底“定分止争”。

本案的成功化解,是来凤法院深化“诉源治理”、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缩影。通过“法院+残联”联动机制,不仅高效维护了残疾人群体的合法权益,更让他们在维权路上“少跑腿、不迷茫”,真切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