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老院里的特别调解

作者: 郑光印来源: 来凤法院 时间:2025-07-02 09:54:36

当大河法庭的工作人员带着案卷走进大河养老院,一场关于三笔陈年旧账的调解开始了——被告周某因身体原因,已在此长期休养。

三份以周某为被告的诉状送到法庭后,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,法庭决定将调解现场搬到养老院。

4a372268acbdfe0ae4bf7dd5ff6d8d8.jpg

|法庭工作人员组织多方进行调解

这三笔欠款都发生在2022年周某于大河镇修建房屋期间:一笔是向黎某某借的5万元工程款,到期未还;一笔是欠付向某某的场坝平整工程款;还有一笔是拖欠邓某餐馆的餐费——周某安排工人在那里用餐后,在记账单上签了字,却只支付了部分款项。

得知周某身体不好、行动不便后,法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将情况告知了三位原告。经过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和周某的现实困难,三位原告都表示理解,同意尝试诉前调解,并愿意配合法庭工作人员,一同前往周某所在的养老院进行调解。

调解前,工作人员特意通知了他的女儿,希望她能到场协助沟通。虽然她最终因工作未能前来。

调解当天,法庭工作人员带着卷宗来到安静的养老院。在院方安排的房间里,阳光柔和地照进来。周某坐在轮椅上,法庭工作人员围坐在他身旁。

调解开始。工作人员拿出三位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,一份一份,清晰地展示给周某看。他们指着借条、欠条上周某的签名,还有那张记录着工人们餐食的账单,轻声询问:“周大爷,您看看,这是您的签字吗?金额对么?”

周某凑近些,眯起眼睛,努力辨认着那些熟悉的笔迹。他看得很慢,手指轻轻划过纸面。确认一张,他就缓缓点一下头,声音不高但很清晰:“嗯,是我的…是这个数。”对于每一笔债务,都经过他点头认可 。

面对周某的坦诚和现实困境,工作人员耐心地在双方之间沟通、解释。他们帮助周某说明当前的处境,也向三位原告转达了周某的难处和歉意。在工作人员务实的主持下,双方开始就如何偿还欠款进行协商。

最终,在这间洒满阳光的养老院房间里,经过坦诚的交流,双方就三笔债务的偿还达成了具体的支付协议。工作人员当场制作了调解协议书。周某接过笔,手有些颤抖,他一笔一划,认真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