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失的笑容回来了
离婚后取得抚养权,却不履行抚养义务,单亲母亲为爱发声。来凤县人民法院旧司人民法庭特邀家事调解员,将庭审搬进群众家中,解留守儿童之困。
2024年2月5日,正值立春时节,在来凤县旧司镇,人们纷纷涌上街头,平日里冷清的街道,挤满了“打年货”的人群,小镇处处洋溢着年味。
急着立案的中年妇女
在旧司法庭立案庭内,一位中年妇女正神色焦急地咨询立案事宜。
“法官,孩子的父亲没有尽到抚养义务,我想变更抚养权,但他爷爷不同意,我该怎么办?”
前来咨询立案的人叫王琴,2008年与刘伟结婚,后因性格不合,2019年协议离婚:“女儿刘婷随王琴生活,儿子刘潇随刘伟生活。”
离婚后,刘伟长期外出务工,很少向家里寄钱,对刘潇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,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刘潇成了留守儿童。刘伟父母没有生活来源,受教育程度低,无法辅导刘潇的学业,对刘潇的书本费和生活费,更是无能为力。
“据班主任讲,自我和他爸离婚后,孩子的性格就变得内向,也不跟同学交往,成绩在班级垫底,我真是又着急又心疼。现在我有能力抚养两个孩子,也有时间能够陪伴孩子,她们两姐弟从小感情就好,儿子每次给我打电话就说想妈妈、想姐姐……向法官,你一定要帮我想想办法。”说到这里,王琴趴在桌上哭了起来。
案情简单,王琴的诉讼请求符合变更抚养权的条件,但如果贸然判决,不但老人的“心结”没有打开,还可能对刘潇造成又一次伤害。
考虑到刘潇与爷爷奶奶长期生活感情深厚,承办法官向中兴特邀调解员邓春芳参与调解,征得刘伟同意后,决定以巡回审判的方式,将庭审“搬”到老人家中。
踏雪进山的调解队伍
2月7日,承办法官向中兴与调解员邓春芳、书记员走进刘伟爷爷家,看到的一幕,让人心酸。
狭窄的房间里放着两张简易床,刘潇的奶奶因病卧床多年,刘潇平时和爷爷挤在另一张床上,床边摆着轮椅,柜子上洒落着药品。因长期用柴火取暖,本来就不大的窗户玻璃上蒙上一层烟尘,屋内光线昏暗。
见有人到访,刘大爷起身拉开电灯。
“法官同志,潇儿(刘潇)是我们刘家的后人,你们要把他带走,就把我也带走吧!”说着就势要往地上躺。
承办法官向中兴连忙搀起刘大爷,顺势坐在床边。
“刘大爷,我们今天就是来了解一下刘潇的生活状况,同时也听听他的想法。作为爷爷奶奶,肯定希望孙子日子过得好。现在家里这个状况,孩子的爸帮不上忙,受苦的还是刘潇啊。”
“血缘关系是剪不断的,刘潇是刘家的人,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。你们爱护刘潇,他同样也舍不得离开你们。刘潇现在是成长的关键期,学习落下了可以补,性格要是没培养好,那就害了孩子一辈子。”邓春芳也耐心地劝说。
“我们老了,不中用了,自己的孙子都照顾不好。”刘大爷叹气说。
“您也别这么说,你们在能力范围内给了刘潇尽可能的关怀,刘潇有你们照顾是他的幸福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你们现在年纪大了,身体又不好,现在的教育理念和过去相差太大,从孩子健康发展来看,刘潇跟着妈妈还是好一些。”向中兴继续动员。
笑容回归的少年
“爷爷奶奶,我想妈妈了,我答应你们,一放假我就回来看你们,让我跟妈妈走好吗?”刘潇拉着爷爷的手恳切地说。
刘大爷沉默不语,眼角泛起星星泪花。
说话间,刘伟也赶到,正寒暄时,刘潇拿出了一叠纸条递给刘伟。
“爸爸,这是这些年我想你时给你写的信,你不在身边我很孤单,我想和妈妈、姐姐一起生活。”
“潇儿,这些年我确实没尽到当爸爸的责任,爸爸对不起你,你想跟妈妈一起生活我同意!”刘伟转头看着刘大爷,说:“爸、妈,潇儿的话你们也听到了,放手才是最好的选择,潇儿跟着他妈妈我也放心。”
三代同堂、久别重逢,讲不完的心里话。向中兴向书记员使了个眼色,一起转身离开了房间。
最终刘大爷同意把刘潇交给王琴抚养,王琴与刘伟也就抚养费和探视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。
窗外的风继续刮着,院里已堆满了积雪。刘潇牵着王琴的手一同走出刘家大门,不时回头向爷爷挥手告别,脸上是久违的笑容。
(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