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法院管档案

作者: 崔建凯来源: 来凤法院 时间:2024-08-15 09:08:36

在外人眼里,在法院管理档案,绝对是一个神仙岗位,一杯茶,一张报纸看半天,即使是院内的很多同事也认为档案管理再轻松不过。成为法院档案管理员一年,我对这个“冷僻而又清闲”的岗位有了更新的认识。

 

一份1982年的民事调解书

一天,刘大叔办理房产交易过户遇到困难,来法院查阅一份诉讼档案,以便明确房产归属问题方便后续办理过户。简单询问后了解到其父母大概在1982年前后到法院诉讼离婚,离婚时围绕子女抚养,家庭财产划分做了协商。从情感上来说明明是住了几十年的房子,不能明确房屋产权归属就不能办理过户,去房管部门窗口或者打电话搞了几次都没办成,确实有点揪心。

对刘大叔表示理解的同时,同事耐心的安慰他:“房管部门也是谨慎办理,按章办事,您应该能够理解。虽然档案年份比较久远,但是您放心,我们的档案保存比较完整,只要当事人姓名填写准确,有大致的年份就能查询到。”

很快,通过档案系统查到了这份42年前的档案,由于库房容量有限,档案已经移交到县档案馆保存。我们引导刘大爷填写申请书,并带他到档案馆一起办理了复印。拿到这份调解书,刘大叔很快就办完了房产过户,揪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。感到舒心的还有他的80多岁的母亲,身在外地的四个兄弟姐妹,以及那位购买他家老宅的新住户,有了房产证,新住户可以名正言顺的搬家,开启新的生活。

类似的案例每天都在发生,或是为了遗产继承,或是为了抚养费,或是为了更改户口簿,或是为了申请执行追回欠款……保存历史,提供利用,便利群众,这就是档案工作的价值所在。

整理档案时,我和同事也会偶尔调侃,将来我们不在了,这些档案也会作为见证存在,发挥它存史、资政、育人的作用。

 

录入借出的日常

说清闲是不存在的,作为对外窗口,我们是随查随到,及时响应,接到过外地公安下班后的查询电话,在周末配合同事办案出借卷宗,就在写下这篇文章的中午还借出三本。

随着大家法治意识的增强,法院收案数量的增加,每年会产生大量档案,与之相对应,档案室每年也会新收几千件、上万本卷宗,需要保证在新收、录入、借阅、调出的卷宗去向明确,账面清晰。

在过去的2023年,档案室归档诉讼与执行卷宗4966卷,协助完成上级调卷27卷,院内干警查阅760余人次,涉及1900余卷。公安、检察院、纪委监委等单位查阅415人次,涉及1200余卷。总体涉及的8100余份卷宗无一出错。

工作常态就是上百件卷宗不在库房,被借出,每天新收几十件,每个环节都要点验清楚,有时有一本对不上,不知去向,就是半天的忙活,就像电影中魏敏芝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一样,接近10万件卷宗也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。

在档案室,无论职务大小,无论熟络与否,都需要严格执行点验、签字等手续,没有临时看一眼的说法,这看似不近人情的操作,背后是对每一份档案负责,最终保证近10万件卷宗得以完整、完好、准确的保存。

 

念兹在兹的担忧

一个忙字还不能够概括它的全貌,还有很多细节蕴藏其中。档案基本以纸张为载体,为了避免水浸湿档案,或者洒在键盘上,在有限的空间内,专门设定了用水的位置,取水、烧水、喝水都集中在一个桌子上,一年中无论季节变化,无论人多人少,都在一个位置喝水,保证我们保存的、新收到的卷宗不会被水破坏。

记得某次周五消防管道有漏水,我和同事担心库房安全,搬来梯子把天花板掀开也要看个究竟,避免损坏到档案,问题在周五解决了,周末还是不放心,又跑到办公室、库房查看了一番,这才彻底确认库房安全。

在档案室工作这一年,在围绕着档案的存与用,工作紧张有序的开展着,不曾有丝毫懈怠。作为一种职业,档案工作教会了我很多,有前辈一丝不苟、不计名利、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,也有无声的卷宗在托他人提醒今人的教诲。明天,又是新的工作开始,而脑海中又浮现起了一些字,庄重而有力的十六个字,严肃认真,周到细致,稳妥可靠,万无一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