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来凤:带着原被告直奔修理厂“验单”,一起赔偿纠纷走着走着心结就开了

作者: 李炣君来源: 来凤法院 时间:2025-10-23 16:11:19

“我主要是怕他作假,不然该赔的钱我一分都不会少。”在修理厂里,被告运某(化名)拿着维修单,一张张仔细核对项目与单价。一旁,原告金某(化名)和案件承办法官静静等待着。

微信图片_20251022161356.jpg

这场因一起普通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,在诉讼阶段陷入僵局——被告对原告主张的2000余元维修费坚决不认可。为了彻底解开双方心结,来凤县人民法院绿水法庭法官没有坐在审判庭里听证,而是做了一个决定:带着被告,一起去修理厂“现场办公”。

事情要从几个月前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。金某的车与运某的车辆发生碰撞,两车均有损伤,运某全责。事故后,双方车辆均被扣留于公安局,警方也曾组织调解,但未能达成一致。

金某无奈,只得将车先行维修,随后诉至法院,要求运某承担维修费用。然而,运某在审理过程中提出异议:“修一下要两千多?我觉得根本用不了这么多钱,我不能接受。”

一方拿着维修单据坚持索赔,另一方却对费用的真实性充满怀疑。案子虽小,但矛盾鲜明,如果简单地依据证据规则判决,很可能案结事不了。

面对僵局,承办法官提出了一个让双方都意外的方案:“我们一起去修理厂核实一下。维修费是不是实际产生、价格是否合理,我们现场调查。如果确实如原告所说,被告你就主动赔付;如果存在虚假,法院也会依法处理。”

这个提议,打破了常规的案件审理模式,把法庭“搬”进了修理厂。

运某想了想,点头同意:“去就去,只要是真的,我认。”

修理厂里,真相与和解同时发生。法官请负责人调出了金某车辆的维修记录,包括更换的零件、单价、工时费等。运某俯下身,仔细查看维修清单,还不时询问修理师傅某个项目的必要性。

维修厂负责人一一解释,并出示了金某当时支付的凭证。白纸黑字,清晰明了,维修项目与事故损伤部位吻合,价格也符合市场标准。

运某的表情渐渐从怀疑转为信服。他直起身,对法官和金某说:“看来真是这个数。我之前不相信,是怕被‘坑’。既然真是花了这么多,那我认。”

运某随即当场掏出提前换好的现金,表示愿意立即支付。但他也希望确保车辆确实维修完毕,于是经法官协调,他将2000多元维修款暂交至法院账户,待金某修完车凭提车凭证来领款。

几天后,车辆维修完毕,金某带着相关证明来到法院,从法官手中接过了运某支付的赔偿款。他当场提交了撤诉申请。

一场原本可能因“不信任”而久拖不决的纠纷,在法官“多走一步”的努力下,迅速、彻底地画上了句号。

“如果只是法院单独去核实,效果可能没这么好。”承办法官在回顾此案时感慨,“让当事人亲身参与调查过程,亲眼看到真实情况,远比我们回去写一份调查报告更有说服力。他亲眼所见,所以心服口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