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胡法庭:从“抖音风波”到“法庭握手”

作者: 向瑶来源: 来凤法院 时间:2025-11-24 17:13:27

近日,在湖北省来凤县三胡法庭的积极调解下,一场因情感纠葛引发的名誉权纠纷成功化解。原告马某与被告黄某在法庭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,持续两个月的“网络风波”终于画上句号。

2025年9月,24岁的马某突然收到一条来自黄某的短信,内容充满指责。更让她震惊的是,黄某在微信朋友圈散布她“冒充抖音账号实施害人、诈骗行为”的言论。

风波在9月22日进一步升级。黄某通过抖音平台发布视频,公然将“害人”“诈骗”等字眼与马某关联,视频迅速传播。“那段时间我根本不敢看手机,”马某回忆,“每条评论都像针一样扎在心里。”

今年10月,马某一纸诉状将黄某告上法庭,要求立即停止侵权、公开赔礼道歉,并索赔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。

在起诉状中,马某坚称自己从未实施过“冒充抖音号”“害人”“诈骗”等行为,指控黄某的行为导致她“长期处于焦虑、抑郁状态,正常生活、工作秩序被严重扰乱”。

11月17日上午,这起案件在来凤县三胡法庭开庭调解。三胡法庭负责人向瑶敏锐地察觉到,这起纠纷背后是情感纠葛引发的过激行为。

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但化解矛盾需要双方的理解和包容。”向在调解过程中,既严肃指出黄某行为的违法性,也耐心疏导马某的情绪。

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,双方逐渐从对立走向对话。黄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,马某也表现出谅解的态度。

最终,双方达成调解协议:黄某在抖音平台发布经法院审核的道歉视频并保留三天,同时赔偿马某精神抚慰金500元;马某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。

签字环节,两位曾经针锋相对的女子相互致意。“我一时冲动做了错事,对不起。”黄某诚恳地说。马某也表示愿意放下过往,重新开始。

 

法官提示

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,情感纠葛亦需理性面对,线下矛盾更不应在线上发酵。“网络给予了每个人表达的空间,但理性、守法是底线。希望本案的化解,能提醒广大网民:键盘之上,法律之下;指尖轻轻一点,责任重重在肩。遭遇网络侵权,公民应具备“第一时间存证、依法理性维权”的意识。“截屏、录屏、链接保存等方式均可作为证据。协商无果时,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切勿因‘怕麻烦’而放任侵权行为持续发生。”